“攻克杂交水稻难关”
1973年10月,在苏州召开的全国水稻科学研究会议上,袁隆平正式宣布中国籼稻型杂交水稻三系合作成功。
这个成果是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人员长年埋头研究的结晶。 1960年7月,当时湖南黔阳农业学校教师袁隆平在试验田发现了天然杂交水稻,萌发了研究杂交水稻、提高粮食产量的想法。 1966年,袁隆平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《水稻雄性不育性》,杂交水稻研究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。
1970年秋,根据袁隆平杂交远缘野生稻和栽培稻的构想,他的学生李必湖在海南发现了雄性不育株。 培育出的3粒雄性不育的种子被命名为野败,为3系的组合打开了突破口。
1972年,杂交水稻被列为国家要点科研项目,由中国农林科学院和湖南省农科院主办,组织全国力量合作攻克难关。 1973年,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,张先程等人在东南亚品种中发现了特征强、药物发达、花粉量大、恢复度在90%以上的恢复系。 三系终于成套成功了!
1974年,湖南省开始了杂交水稻的试验栽培。 1976年,全国示范宣传面积扩大到208万多亩,全部增产20%以上。 197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28631万吨,比1965年增长47.2%。 从1976年到1987年,中国杂交水稻累计增产1亿吨以上,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6000多万人。
杂交水稻栽培面积的宣传,为我国的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 我国可以豪言壮语地表示,占世界人口22%的粮食问题是用不到世界10%的耕地处理的。 (本公司北京10月5日电) )。
原题:攻克杂交水稻的难关
值班主任:颜甲
本文:《“攻克杂交水稻难关”》
免责声明:东方目录网免费收录各个行业的优秀中文网站,提供网站分类目录检索与关键字搜索等服务,本篇文章是在网络上转载的,本站不为其真实性负责,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,非商业用途,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@163.com,我们将予以删除。